张斌:体育电影周就像自己的孩子,从出生相伴至今

来源:  时间:  2017-08-12

张斌,是近些年来重大体育赛事的见证者,奥运会,世界杯都有他高大的身影;是央视体育频道王牌栏目《风云会》、《体坛风云人物》的当家主持,妙语连珠,口吐莲花;他也是世界体育的观察者和传播者,洋洋洒洒写下的体育评论不计其数。

抛开这么多身份,其实,张斌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的见证者,用他的话形容,电影节就像是他自己的一个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相伴至今。

在8月10日举行的第13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开幕活动中,张斌担任了主持人。除此之外,他还出席了8月11日在北辰五洲皇冠假日国际酒店举行的主题为“奥林匹克电影国际研讨会”。

2345_image_file_copy_363


作为研讨会重要的演讲嘉宾,张斌在凌晨四点为演讲制作了相关的影像文件,他以“乒乓外交”这一我国外交史的重要事件为主题,回顾了这一体育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

演讲最后,张斌许下一个小心愿——期待2021年,“乒乓外交”50周年时,能有一部相关的大电影来回放那个载入史册的历史瞬间,也期待更多的精彩的体育题材故事成为电影本身。

2345_image_file_copy_364


张斌跟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的渊源其实由来已久,他心中有关“体育电影”的那份情怀从2005年起就生根发芽。

之所以视“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为自己的孩子,是因为在2005年“电影周”诞生时,他就一直密切关注,这之后也陆续做过几次电影周的主持和嘉宾。

2345_image_file_copy_365


如今,13年后,襁褓中的婴儿已长大,张斌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电影周在北航举办时的别样特色。如今,用他的话形容,“现在的北京电影周没有了当初出生时那么热烈,已进入一个比较平缓的成长期”。

平缓意味着稳定,意味着在走向成熟。在张斌眼里,“电影周的活动规模有多大并不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关键是要看是否有更多体育电影的聚集。如果电影周的举办能在未来催生更多优秀体育电影,那才是他成长的更大意义。”

2345_image_file_copy_366


13年的陪伴,北京体育电影周的点滴成长,张斌也都看在眼里。谈到从第一届到如今的变化,张斌认为,现在的电影周,在“国际”两个字上下足了功夫,这也是电影周的眼界和给自己的定位,“从最开始相对封闭状态,到如今走向国际,因为电影周也知道,它一定是要以北京为相对创作和展示中心,包括和米兰国际体育电影节的合作、引人更多创作者等方面,都是在汇集国际体育电影和映像作品。”如此多的尝试,都是为了“向世界更好的传播和展示北京。”

13年的成长点点滴滴,北京体育电影周在尽可能地做各方面的尝试。张斌还知道,前两年,电影周还在“鼓励年轻导演加入体育电影的创作中”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们所能想象到的各方面,电影周都做了尝试,现在就是要看这个尝试能带来多大的作用。”张斌也期待着电影周在未来的继续蜕变。

2345_image_file_copy_367


尽管工作繁忙,但张斌还是会挤出时间汲取体育电影的养分。在公众眼里,也许体育电影跟时下票房排行榜的佼佼者还不能相提并论。但在张斌眼中,体育电影从占比看可能是小众,但从影响力方面看,已无法将有些单一影片化为“小众电影”,“体育有先天性的好看电影的潜质,电影没有大众小众之分,只有好看与否之分。”比如,前些天风靡一时的《摔跤吧,爸爸!》,它是一部好的体育电影,更是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它的影响力和传播广度毫不逊于其他题材的电影。

2345_image_file_copy_368


当然,张斌还给电影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觉得电影周的传播不仅仅是在相对封闭的学术平台,还应该借助更广泛的传播平台,“现在新媒体如此发达,应该让老百姓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看到很多好看的体育电影,让他们能领会真正电影所要传达的精神和内涵。而不是评委简单评个奖,发个奖那么简单。 ”

看过那么多体育电影,有一部深得张斌之心,那就是《Race》,张斌分享了他看这部电影的点滴心得:“为了纪念柏林奥运会举办80周年,美国拍摄了一部讲述传奇田径明星欧文斯的《Race》。这部影片讲述了如何在一个宏大的历史场景里表现一个人物的历史命运,把时代的节奏和历史的背景充分结合在一起,特别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2345_image_file_copy_369


张斌之所以对1936年柏林奥运会如此钟情,因为他知道,那也是中国第一次以整体组队的方式参加奥运会,其中蕴含的历史和故事肯定别有一番意味,“希望早日看到我们拍摄的有关中国参加柏林奥运会的历史故事的体育电影。”这是张斌的心愿,也许也是很多体育电影人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