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已经是要举办第14届了。对于一个14岁的少年来说,是时候注意仪表,整理容装,跟成人世界接轨了。
电影周虽然一向定位为体育文化活动,但毕竟也是“电影节”类的活动,要有电影圈的范儿,也要有体育的特色。该怎么兼容并蓄,文体合一,我们一直在思考。
南山国际山地电影节创办于三四年前,大概两年前师旭平老师把“南山”介绍给我们,说是这个“小弟”想跟我们学点经验。其实真正要学习的恰恰是我们自己。因为山地电影节这类活动在欧美国家有悠久的历史、固定的受众群体和规范的操作模式,而与“南山”合作的“肯道尔”恰恰是这方面的鼻祖,其历史与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一样,都已经创办了35年以上,据说每年电影节期间聚集在肯道尔小镇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成千上万,100多部全世界最优秀的户外电影精彩纷呈,各类动静相宜的活动丰富多彩。而“南山”经过三四年的发展,也已经初具规模。
从“南山”回来后,师旭平老师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南山”的评选规范、严谨,那么到底规范、严谨到什么程度?怎么实现的这一规范、严谨的流程?我们将分两期转发师旭平老师在《第五频道》杂志的专栏稿件,反思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有些实际行动……
44份评语
师旭平
“著名历史题材影视编剧同时又是潜水探险家,如此强烈而有趣的反差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穿越殇海》讲的是这位编剧去太平洋潜海探险,在独创性上已然胜出。……解说词使故事更清晰、工整,只是散文式的笔法有些词句抒情过猛,如文风再朴实些,不要太直太满,给观者留些体会意境的空间,可能更好。”
最近给深圳南山国际山地电影节44部参评纪录片打分写评语,以上是其中之一。
南山国际山地电影节今年是第3届,以往两届参评影片分别是14和16部,评委只须在故事独创性、导演、摄影、人物、剪辑、编剧、结构、声音、制作水准这9个项目上打分即可。今年作品数量翻3倍,9个打分项目不变,还要加写一份评语。
《穿越殇海》我给的综合得分最高,9.4分,有4部作品我打了9.4分,其中包括《乞力马扎罗》:
“本片看似说登山这件事,实际上说的是登山的人。纪录片要么说事,要么说人。说人要么说个体,要么说群体。讲好群体的故事要更难一些,但是本片讲得非常成功,每个人物的形象都鲜活生动。通常人们不愿意看喋喋不休的访谈,本片人物众多,每个人的访谈都不少,却毫无冗长拖沓的感觉。但片头张朝阳的一段亮相和本片关系不大。”
44部纪录片绝大部分来自国内,水平比以往有大幅提升,有十多部作品我都给了9分以上。有些选题拍摄之艰险前所未有,比如我打了9.3分的《穿越贝加尔湖》:
“题材罕见,在冰天雪地的湖面上独自跋涉20多天,全程自拍,殊为不易。作者通过镜头和自述表现恐惧、纠结、思念亲人等内心活动,真实且震撼。……本片诠释了,在自然面前人虽然渺小,但内心可以多么强大和坚硬。”
《云上的日子》选题很讨巧,但我只给了7.6分,为什么?
“企业家王石喜爱登山尽人皆知,本片说的是他还喜欢驾驶滑翔机,不但在大同航校学,还去澳大利亚学。编导跟踪拍摄王石在澳大利亚的学习经历,题材新颖。……创作者似乎对深奥的人生哲理有偏好,但又不是通过王石的行动,而是意图撬开他的嘴“硬讲”,这就让访谈中的提问显得生硬、做作。尽管王石有过几句十分机智和坦率的应对,但和幼稚的提问掺和在一起,并未能给本片加分。”
几乎所有参评作品的摄影都很出色,但同样悦目的画面,为什么有人综合得分9分8分,有人只有7分6分呢?这个时候评语就必须给人家一个认真的交代:
“《飞越幺妹峰》画面漂亮,但叙事欠清晰,有些画面和讲述的内容不够一致。……访谈在房间里,布光时有意把背景墙面搞成暗黑色,与全片明朗的画面风格不协调,显得突兀。完全脱离拍摄环境的访谈背景在纯纪实的纪录片中已很少见。”(7.3分)
“《环勃朗峰越野赛》画面出色。失败的是配乐,音乐从头灌到尾的情况多少年没见过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编导们喜欢这种配乐方法,但很快就绝迹了。”(6.9分)
得分最低的是《 铃儿响叮当》,只有6.7分,什么道理?
“本片缺乏细致的采访和拍摄。主人公是4个盲人,但姓甚名谁始终没搞清楚;他们碰到了哪些具体困难?不知道;是否只有中日韩盲人参加沙漠跑,其他国家都是健全人?不知道;比赛结束后盲人说了些什么?不知道……感觉是有个挺大的货架,但是货糙,而且没多少。题目也牵强,故事很难圆到‘铃儿响叮当’这个题目下面。”
参评作品中有5部是电视台选送的,我给的分数都在8分上下。《 横走虎跳峡》是7.8分:
“本片在电视节目中属高水准,但仍未脱官媒出品的弊端:四平八稳,无亮点、无创新、无个性。在独立制作人中,不用或少用解说词、靠镜头语言叙事已成潮流,但电视节目还在用文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也许电视节目只能如此,因为必须让有文化的人看懂,没文化的人也能看懂。但久而久之,体制内外从业者运用镜头语言叙事的能力已不在一个层面了。”
12月16日,6名评委(一美国人俩英国人仨中国人)的投票结果揭晓,7个奖项12部作品入围,《穿越贝加尔湖》获最高奖。《穿越殇海》入围4个奖项,最终一无所获,原因就是解说词。
南山国际山地电影节
南山国际山地电影节由南山区人民政府主办,致力于为国内山地爱好者打造一个交流平台,将世界上最新最精彩的户外题材的纪录片和其反映的生活方式展现给中国观众,以推动中国户外行业的发展,助力中国山地电影走入国际舞台。
师旭平
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资深评委,南山国际山地电影节评委。
1949年出生于北京,1968年去山西插队,1970年赴新疆陆军第四师当兵。1976年到中央电视台工作,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高级编辑、体育纪录片资深制片人,曾任《世界体育报道》及《体育人间》等栏目制片人,2009年退休。
本文经师旭平老师授权,转自师旭平老师在《第五频道》杂志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