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关键词是参与,而疫情的关键词是隔离,这看似相反的两者,是否有其它关联?当我们的生活因疫情从正常变得不正常,我们能否通过体育找到一个“新正常”?8月16日上午10时,第16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推出第三场线上分享会,同时也是最后一场。三位嘉宾结合各自在疫情期间的所做所见所想,对“体育在抗疫过程中的作用”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本次分享会的三位嘉宾分别为:影视评论人、本届电影周审片组成员王人凡,中国国际足球电影展创办人阎忻民以及腾讯体育首席编辑张蕾。分享会在腾讯体育、腾讯视频、pp体育等合作平台同步上线,引发了体育迷和网友们的追捧。
“体育和疫情看似没有关联,但事实上,强调凝聚力的体育在疫情中有着很大作用。”分享会上,王人凡以本届电影周中的一部影片《疫情中的体育课》为例,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解释。王人凡说,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社会生活中最先恢复的就是各项体育活动,以及各类体育设施,例如公园、网球场。疫情是一次苦难,但也是一次机会,让人们去反省在平时生活的一些错误习惯,并更深地理解体育精神。
疫情期间,从事足球这一团体运动的阎忻民,意外发现了个体运动的乐趣,她甚至在家架起了乒乓球案,贴上了网球墙。阎忻民认为,体育运动和体育精神是无处不在的。疫情之下,虽然彼此的社交距离变得无限延长,但度过疫情初期的恐慌后,很多人都竞相投入到大众健身中来。阳台健身和卧室马拉松等活动,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体育的力量,体育的社交属性并没有被疫情打破。
“疫情让人们发现体育其实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对大众的精神提升作用还有很大空间。”阎忻民说,防疫也许会成为常态化的工作,当正常的生活变得不正常,人们就需要尝试寻找“新正常”,而体育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张蕾则认为,积极来看,疫情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内省的机会。不仅普通人得到了反思的空间,职业体育人也被拉回到现实,重新回归自我,审视生活。“体育其实是一直陪伴大家生活的,突然被迫停止了,很多人都觉得不适应。尤其是一些从事竞技运动的高水平运动员,他们在此期间也更加地关注自我。”张蕾提出,疫情之下,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值得被重点关注。
三位嘉宾一致认为,体育应该成为公众的一种习惯。未来不论发生什么事,有体育做支持,有体育精神做支柱,就能渡过难关。
据悉,截止到16日,第16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的分享会活动也圆满画上句号。三场分享会中,主持人及多位嘉宾围绕各个主题进行的思考和展望,不仅对当下的体育电影形势提供了解读,也对体育与电影今后的繁荣发展和深度结合提出了新的期许。
(揭明玥)